莫泊桑
2011年10月25日 |
班别 |
11学前 教育 |
授课地点 |
433课室 |
任课教师 |
罗润燕 | ||||||||
第九周星期二第二节 |
科目 |
语文 | ||||||||||||
课题 |
项链(第一课时) | |||||||||||||
教学目标 |
知识与能力 |
过程与方法 |
情感态度与 价值观目标 | |||||||||||
1、 以项链为线索,理清小说的情节结构,锻炼学生的概括能力; 2、 分析玛蒂尔德的性格特征,了解其悲剧产生的原因(个人、社会),锻炼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
1、通过提问,帮助学生理清小说情节结构; 2、通过小组讨论,分析玛蒂尔德的性格,把握人物形象; 3、引导学生与主人公对话,合理想象小说的结局,拓展学生思维与想象空间。 |
通过对玛蒂尔德这一人物形象的把握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幸福观。 | ||||||||||||
教学重点 |
1、 理清小说的情节结构; 2、把握女主人公形象。 | |||||||||||||
教学难点 |
1、理解玛蒂尔德悲剧产生的原因。 2、对小说结局的想象做到符合人物性格,合情合理。 | |||||||||||||
教学过程 | ||||||||||||||
教学 步骤 |
教学内容 |
教学方法与手段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时间分配 |
预期效果 | ||||||||
导入 新课 |
从“世界三大短篇小说之王”及相关文学常识引入 |
提问 讲授 (课件) |
回答问题 |
进入新知识学习 |
2分钟 |
学生了解相关知识,对新课学习有初步兴趣。 | ||||||||
明确任务 |
理清结构分析形象 |
讲授 (课件) |
听讲 |
明确学习重点 |
1分钟 |
学生对本课内容有初步了解 | ||||||||
项目一: 梳理结构 整体把握 |
理清小说情节结构 |
提问 点拨 (课件) |
复述小说情节 |
检查学生对小说的情节的熟悉程度,为深入分析人物形象做准备。 |
8分钟 |
学生在同学的补充或老师的提示下能回忆课文的主要情节,把握小说的线索。 | ||||||||
项目二 : 分析性格 , 把握形象 |
训练一 |
解读玛蒂尔德的形象 |
讨论 点拨 (课件) |
讨论 |
探究人物形象的多元理解 |
15分钟 |
完整把握人物形象,了解玛蒂尔德悲剧产生的社会原因。 | |||||||
训练二 |
拓展延伸:
1、玛蒂尔德,我想对您说……
2、假如你是年轻美丽的玛蒂尔德,你会…… |
提问 评价 (课件) |
自由发言 |
启发学生从玛蒂尔德的遭遇思考人生价值及幸福观问题 |
6分钟 |
学生对玛蒂尔德的虚荣心进行否定批判,对其不幸遭遇产生同情,对其诚实勤劳表示赞赏肯定,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珍惜已有的幸福。 | ||||||||
项目三: 想象小说的结局 |
根据人物性格合理想象小说的结局 |
讨论 提问 评价 |
讨论 回答 |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想象力,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
8分钟 |
大部分学生在把握人物形象的基础上能合理想象小说的结局 | ||||||||
归纳总结 |
归纳总结本课内容 |
讲授 |
听讲 |
对本课学习有全面的了解,加深对小说的理解。 |
3分钟 |
力争让学生从中获益 | ||||||||
布置作业 |
布置作业(思考与练笔) |
讲授 (课件) |
记录 |
明确作业要求,为第二课时学习做准备 |
2分钟 |
明确课后作业要求 | ||||||||
附:第二课时教学任务
1、 理解小说的主题。
2、掌握小说的艺术技巧:
(1) 细腻的心理描写
(2) 精巧的构思
3、解答课后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