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我要演讲的主题是“弘扬工匠精神,成就出彩人生”。相信大家肯定有听说过现在“非常热”的一个词汇——工匠精神,在学校里,企业里,机关里,社会上到处都是对这个精神的追求。工匠精神这一词汇,最早出现在李克强总理的2016《政府工作报告》中,在说到“提高消费品质”时,强调要“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这是“工匠精神”第一次出现在治国安邦的文件中,也是“工匠精神”这一词汇在全中国得到人们强烈关注的开始。
那大家知道什么是工匠精神吗?工匠精神中的“工匠”指的是有工艺专长的匠人,“精神”是指人的意识、思维等,“工匠精神”即工匠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他们喜欢不断雕琢自己的产品,不断改善自己的工艺,享受着产品在双手中升华的过程。其目标是打造本行业最优质的、其他同行无法匹敌的卓越产品。他们在一定的精神指导下工作,在改造客观世界中获取新的认识,如此从认识到实践、从实践到认识,循环往复,以致无穷,不仅在制造上不断精进,而且在认识上不断升华,以致于达到物我两忘、天人合一的至高境界。概括起来,工匠精神就是追求卓越的创造精神、精益求精的品质精神、用户至上的服务精神。
那我们为什么需要工匠精神呢?好好的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不就好了吗?为什么要有那么高的要求呢?正所谓人民进步,国家才会进步,据统计,全球寿命超过200年的企业,日本有3146家,为全球最多;德国有837家,荷兰有222家,法国有196家,为什么这些长寿的企业会扎堆出现在这些国家,是一种偶然吗?不,是因为他们都在传承着一种精神——工匠精神。他们正是本着这种精神,这些国家才会在发达国家的行列中。虽然我们只是发展中国家,但在我们的身边也不缺少这样的“工匠”。
在我们的身边也有那么一群精益求精,注重细节,追求完美和极致的人。在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零二研究所,有着那么一位匠师,在钳工岗位上一干就是43年,他就是顾秋亮,是能把中国载人潜水器的组装做到精密度达“丝”级的人。顾秋亮是土生土长的无锡人,今年3月,经顾秋亮双手组装的“蛟龙号”刚离开无锡安家青岛,年底,他也将到退休年龄。但新的挑战来了,七〇二所要组装中国首个自主设计制造的4500米载人潜水器,顾秋亮还将在自己热爱的钳工岗位上坚守下去。载人潜水器有十几万个零部件,其组装对精密度要求达到了丝级,1公斤,是深海中1个指甲大小的面积上要承受的水压。1丝,只有0.01毫米,也就是一根头发丝的1/10那么细,所以载人潜水器身上所有密封面的装配精度,必须控制到几丝,这样才能确保潜水器在深海里既不漏水,又能缓冲巨大的水压。在中国载人潜水器的组装中,能实现这个精密度的只有顾秋亮。在中国能实现这个精密度的只有顾秋亮,他精细,专注,反复确认它的安全性的这种信念,让他赢得了潜航员托付生命的信任,也见证了中国从海洋大国向海洋强国的迈进。
不仅如此,“工匠精神”还需要有精益求精的创新精神。众所周知,我国钢铁产量世界第一,高铁速度世界第一,拥有的大学生数量世界第一,但我们却生产不出一个小小的圆珠笔笔珠。而德国人口只有我国的1/17,却有2300多个世界名牌,这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遇到的尴尬处境,精益求精的通俗解释就是“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只有依靠这种精神,我国才能生产出更多与制造业强国质量同样过硬的产品,创造出世界闻名的中国品牌。
作为建设新时代的我们,更应从现在开始就努力,让自己慢慢成长为一名国家的“工匠”。虽然目标很遥远,但是从现在做起一切皆有可能。
学前教育行业竞争压力大,学艺的过程也枯燥乏味,但是在学习过程中,我慢慢从刚开始的不懂钢琴,到能弹简单的曲子,到现在能一边弹琴一边唱歌;从刚开始的四肢不协调,到能下一字马,下腰,到现在能跳简单的舞蹈……从不会到掌握,再到懂得运用,这个过程让我更加懂得工匠精神的真正意义。刚刚结束的见习活动,让我受益匪浅,甚至让我对以后的目标更加明确。在幼儿园,我练就了“火眼金睛”的本领,因为小孩子真是太顽皮了,需要每时每刻都看着他们,以防发生意外。面对小朋友们各种邋遢的行为,我不会再像以前那样避之不理,而是会耐心的给他们整理。因为我知道,那是我的工作。每个人都会有一份属于自己的工作,其不同之处就在于,各自工作中所要完成的任务及方式的不同。当我们从循规蹈矩变为积极工作,真正把热爱岗位落到实处时就会感到满足。所以无论从事什么行业,只有全心全意,尽职尽责地工作,才能在自己的领域里出类拔萃,对美好前景我们要敢大胆的去憧憬,我们也要按捺住内心的焦躁、忧郁、惶恐;我们要用一种执着、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积极的面对工作,把工作中的任务当作工艺品般去雕琢,相信工作、生活会因此变得更加充实和美丽!
我的演讲完了,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