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教研 > 优秀论文

教学诊改背景下中职教师职业成长的思考

来源:时间:2021-05-13 15:32 分享至:

佛山市华材职业技术学校 宋丽枫

摘要自中职学校推进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以来,为促进办学质量的不断提高,中职学校实施了一系列诊改措施。中职教师如何参与诊改、如何借诊改之力促个人职业成长?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本文从中职教师专业标准、自我需求、发展动力几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教学诊改、中职教师、职业成长

    一、什么是中职学校教学诊改

    根据教职成厅【2015】2号《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建立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的通知》规定,中职学校教学诊改是指中职学校根据自身办学理念,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聚焦专业设置与条件、教师队伍与建设、课程体系与改革、课堂教学与实践、学校管理与制度、校企合作与创新、质量监控与成效等人才培养工作七个要素,查找不足与完善提高的过程。

教学诊改遵循“需求导向、自我保证多元诊断、重在改进”16字方针,要求构建校内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质量保证制度体系,开展多层面多维度的诊断与改进工作。其中,就包含了“教师队伍与建设”的诊改。

二、中职学校教学诊改中教师的重要地位

中职学校是若干个专业的集合,专业与课程建设都离不开教师的参与。按照舒伯职业生涯发展阶段理论,中职生正处于职业探索期,其成长离不开教师这群职业人的引领与指导。在教学诊改“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和学生”五个层面中,教师起到桥梁与纽带的作用。2019年2月国务院颁布《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要狠抓“三教”(教师、教材、教法。所以,教学诊改工作,改到深处还是靠教师。教师的教学理念与方法,决定着中职学校人才培养的质量教师个人职业规划与成长,又影响着教师的教学理念与方法。

三、教师职业成长的思考

教学诊改中,教师的地位如此重要。中职学校固然要根据国家政策,结合学校教师队伍实际情况,制订相关的管理、培训、评价与激励制度。那么中职教师个人如何有效参与诊改呢?又如何以教学诊改促个人职业成长呢?

依据教学诊改工作“需求导向、自我保证多元诊断、重在改进”的16字方针,中职教师要对照中职学校教师发展标准,以自我发展需求为导向,以专业发展为动力,多维度进行自我诊断查找问题自我改进。

(一)以《专业标准》为依据,多元诊断找差距

教育部【2013】12号文《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实行)》(简称《专业标准》),对中职学校教师专业素质从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与能力的15个方面作了基本要求。这是中职学校合格教师的底线。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要将《专业标准》作为自身专业发展的基本依据,进行自我现状判断与原因分析,问题及差距、目标即方向。以此制定个人专业发展规划,增强专业发展自觉性;大胆开展教育教学改革,不断创新;积极进行自我评价,主动参加教师培训和自主研修,逐步提升专业发展水平。

每一个合格的中职教师,都要对照《专业标准》坚持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不断提高专业能力和教育教学专业化水平,优化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做终身学习的典范。

(二)以自我需求为导向,制定职业发展规划

教师职业发展规划是指教师从自身优势和特点出发,根据时代、社会的要求和所在学校的发展规划制定的、能够促进自我有计划、可持续发展的预期性、系统性的自我设计和安排。具体包括:教师对职业目标与专业成就的愿景设想,对工作单位和具体岗位的选择,对个人专业素养提升目标的设计,对专业成长阶段的设计,以及所采取的学习计划、实践措施等。

伯林纳认为,教师的职业发展是从没有教学经验的“新手型”教师成为经验丰富的“专家型”教师的发展过程。目前,很多教师对自我专业发展与职业生涯规划思考还不够,教师的专业发展处于相对被动的状态。实际上,教师制定职业发展规划的过程(分析自我发展状态、构想专业发展目标和设计专业发展措施),本身就是一个自我诊断改进的过程。

参加工作的“新手型”教师,要对自己正确定位;已经工作五年以上的“经验型”教师,要给自己制定层级目标;而从教多年的“骨干型”教师,则需要建立成就意识,向“学者型”“专家型”教师发展,追求人生价值。

(三)以专业发展为动力,名师引领自我持续改进

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在充分认识教育教学工作意义的基础上,不断提升专业精神、增强专业修养和掌握规律,拓展专业知识、强化专业技能的过程,也是教师在教育领域实现职业成长的过程。 

落实专业发展规划需要不断自我反思,包括对专业发展活动的有效性评价、对发展目标的及时修订、对行动策略的调整和补充。教师需要对自己的专业发展规划进行自我持续的反思和动态的改进,此过程,犹如盘山公路,是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                     

1、坚持学习,紧跟时代节奏

当今社会,已经进入智能时代,知识技术更新速度之快,令人咋舌。学生生活在智能时代,教师如果还用上个世纪的手段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双方如何有效互动?人与环境的互动永不停止,当环境已经改变了,唯有不断学习,才能跟上时代变化的节奏,才能适应环境。2020年疫情期间,全球进入网课模式,就是很好的例证。

教职成厅【2011】16号《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完善职业教育教师培养培训制度的意见》中规定,各地要按照国家关于教师继续教育的有关规定,全面推进和落实职业教育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确保教师按要求完成国家规定的继续教育学时数。全面推行新任教师上岗培训,重点提升职业教育认知水平、师德素养、教学能力,培训时间不少于120学时。定期组织教师岗位培训,帮助教师更新教育理念,学习掌握新知识、新技能、新工艺、新方法,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培训时间每年不少于72学时。职业院校专业教师每两年必须累计有两个月到企业或生产服务一线实践。公共基础课教师也应定期到企业进行考察、调研和学习活动。

身为中职教师,在学习机会与学习资源方面,比普通中学教师具有先天优势。校内的业务培训、教科研活动、听课评课、讲座交流……,校外的参观、培训、企业实践……,加上现在丰富的网络学习资源,可以说,只要想学习,机会无处不在。学习内容更是多种多样:通用的教育心理学和信息技术本专业学科知识与能力、班主任工作,还有职业院校教师特有的职业教育学习资源。

2、名师引领,实现共同成长

教师的自我诊改,不仅关乎自我它还关乎学生、关乎学校、关乎整个教育行业。教师的专业发展目标是否反映了自己、学生和学校的需求?发展规划是否包含学生的发展规划?行动策略中是否包含合作活动?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要多措并举打造教师队伍探索组建高水平、结构化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礼记·学记》中说:“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一个人在学习过程中与好友、诤友交流切磋,相互取益,对个人的进步相当重要。不少学校成立名师工作室或名班主任工作室。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最佳途径是“专家或专业引领下的同伴互助”。教师可根据自己的发展方向加入不同的工作室,组建成长共同体,实现共同成长。

3、自我诊改,化解职业倦怠

人到中年,成为一名颇有经验的“老”教师,会觉得工作中不再有什么值得去做,极易产生职业倦怠而“等”退休。处于职业倦怠状态的教师,职业中“较低的成就感”是其中一种典型表现。职业倦怠是职业生涯发展的“毒药”。

教师职业生涯有走向成熟与追求卓越的两次跨越。如果教师通过自我诊断和名师引领后,找到新的职业价值追求,制定新的职业成长目标,追求第二次发展,从“经验型”教师发展成为“专家型”或“学者型”教师,可有效化解职业倦怠,顺利度过职业生涯“高原平台期”

总之,教师的专业发展与职业成长是自为的,进则前途无量成为“教育家”,退则归于平庸做一名“教书匠”。

四、牢记初心使命,自我诊改促职业成长

教学诊改,是刀刃向内。教师自我诊改的过程,就是一个自我革命的过程。“改进”,改变的是自己、进步的是自己,有改才有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开展习近平总书记说,做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必须有强烈的自我革命精神。作为教师,我们牢记初心和使命,借教学诊改之力促个人职业成长做好学生职业探索与成长的引路人

 

参考文献

[1]教职成厅【2015】2号《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建立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的通知》.2015年6月

[2]教育部【2013】12号《关于印发<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的通知.2013年9月

[3]国发20194号《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2019年2月

[4]熊川武、江玲.《学校管理心理学(第二版)》.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2月

[5]万玮.《教师的五重境界》.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年2月

[6]阿纳斯塔西娅·P·萨马拉斯著.范晓慧译.《教师的自我研究》.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5年1月.1版

[7]钱志清.《论教师成长》.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2年12月.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