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一些巧思妙想,打造高效会计课堂
——对提高会计专业课程教学质量的几点看法
中职学校的会计电算化专业,《基础会计》、《企业财务会计》是核心课程。由于学生之前在初中阶段的学习,从来没有接触过任何专业课程,再加上会计专业课程理论性强,会让学生觉得枯燥费解,难以培养对专业学习的兴趣,从而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导致学习效果不理想。
基于这种情况,也就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有效的改变教学思路,不断提升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让会计课堂更高效,是每一位会计教师都应该深入探讨的课题。
在长期的会计专业课程教学中,我认为多一些巧思妙想,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及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打造高效课堂大有帮助。
一、 面对一连串面孔相似的会计名称时,要捋顺关系
学生入学后的第一个学期将会学习《基础会计》课程,在前面几章会
依次学习到会计、会计职能、会计对象、会计要素、会计科目、会计账户等内容。对于这些专业理论,学生初学时难免会觉得含混晦涩、枯燥无味,难以做到充分理解和掌握。问题日积月累,甚至会导致学生对专业课程的学习望而止步,丧失学习的信心。因此,教学中对这部分内容的梳理,直接有效地引导学生加强理解显得尤为重要。我是这样去捋顺关系的:
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运用专门的方法,核算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会计概念)→会计有两大职能,核算和监督(会计职能)→核算和监督的具体内容,是一个单位的经济活动(会计对象)→会计对象范围太大,对它进行基本的分类(会计要素)→会计要素过于粗略,再对会计要素进行进一步的、具体的分类(会计科目)→根据会计科目设置具备相同名称的会计账户(会计账户,有结构)……
这样的梳理仿佛串起一条链条,紧密地把这些面孔相似的会计名称衔接起来。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清晰地区分这些会计名称的含义以及彼此之间的关系,有深入的认识和透彻的掌握。对《基础会计》前面理论掌握好了,才能为后续的专业学习做好铺垫,树立信心。
二、 熟记会计科目性质及账户结构,为学习会计分录的编制做足热身
在《基础会计》的教学中,学生会学习借贷记账法,学习会计分录的编制。这是会计专业学习过程中无比重要的一个板块,直接决定学生后面的专业学习之路是否能够走得稳当、顺畅。
为了更好地夯实基础,我会要求学生尽量熟悉《会计科目表》,多读、多记、多背,平时同桌之间经常互相检查,互相提问。例如:固定资产属什么性质类科目,资本公积属什么性质类科目,累计折旧属什么性质类科目……通过不断的强化训练,学生能够迅速而准确地对账户的性质做出判断。
继而,要求学生通过反复默写等方式熟记各类账户的账户结构。摸索规律,巧学巧记。相似的资产类、成本类和费用类可划归为一组来记忆,而负债与所有者权益类、收入类为一组。这样能起到事半功倍,长久不忘的效果。
当学生足够熟悉会计科目及账户结构时,便已经是为学习借贷记账法的运用、会计分录的编制做好了足够的铺垫与热身。
三、增加趣味性,让学生爱上编制会计分录
会计分录是对单位发生的各项经济业务的记录,记账凭证是载体。填制记账凭证是一个单位财务工作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能根据各式各样的经济业务填制准确无误的记账凭证是一名财务人员必须具备的专业技能。而一张记账凭证,会计分录是否准确是灵魂所在。可见,学会编制会计分录尤为重要。
首先,在学生对会计科目和账户结构已经足够熟悉的基础上,学习编制会计分录已经是水到渠成的事情。比如,对于收回公司前欠货款6 000元这样一笔业务,引导学生思考,会影响到“银行存款”账户的增加,属资产类,应记入该账户的借方;同时会引起“应收账款”账户的减少,亦属资产类,记入该账户的贷方。分录也就大功告成了:
借:银行存款 6 000
贷:应收账款 6 000
其次,在后续的教学中,学生会接触到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的经济业务。如何才能让学生保持一个高涨的学习劲头,那就得让学生能够感受到编制会计分录的乐趣所在。我会给学生一个建议:像玩拼图游戏一样去完成每一笔分录。从最容易、最有把握的地方着手,由浅至深,从简单到复杂。不必机械刻板地拘泥于先借后贷的顺序,一个一个账户地放上去,像一块块拼图的拼砌,会准确而顺利地攻克一笔又一笔的会计分录。
例如这样一笔业务:
某公司职工宿舍维修工程领用A材料500千克,价款10 000元,进项税额1 300元。
思路是这样的:第一步,首先可以肯定的是,领用原材料会导致原材料的减少,记入“原材料”账户的贷方;第二步,A材料由于改变了用途,进项税额应该从相反方向转出,记入“应交税费”的贷方;第三步,这些都是因为宿舍维修工程而发生的,因此记入“在建工程”的成本,体现在借方。会计分录也就完成了:
借:在建工程 ——职工宿舍维修工程 11 300
贷:原材料——A材料 10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1 300
像玩游戏一样去完成每一笔会计分录,不但不会枯燥沉闷,反而益智又趣味盎然。这会构成一个可喜的良性循环:如果说编制分录是一件富有趣味的事情,学生自然喜欢;越是喜欢,分录完成度就会越好;分录越是编制得好,越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会计课堂也能丰富多彩,生动有趣!
四、 注重两个W,让经济业务的账务处理更清晰
在学生对经济业务学习账务处理时,要培养他们注重两个W,即When、
What。在什么时间?做什么事情?务必要相当清楚。在这两个W的引领下,才能让经济业务的处理更清晰。
例如:2019年3月1日,B公司向银行借入一年期借款300 000元,年利率为5%。利息按季度计提,到期还本付息。
在教学过程中,对上述经济业务进行会计分录处理时,一定要有一条清晰的时间线索在指引、在推进:
1、2019年3月1日,取得借款时:(强调了When,What)
借:银行存款 300 000
贷:短期借款 300 000
2、2019年6月1日,计提利息时:(同样强调了When,What)
借:财务费用 3 750
贷:应付利息 3 750
(注:一个季度的利息 = 300 000 × 5% × 3/12 = 3 750 元)
3、2019年9月1日,账务处理同上;
4、2019年12月1日,账务处理同上;
5、2020年3月1日,借款到期,归还本息时:
借:短期借款 300 000
应付利息 11 250 (前三个季度计提的利息)
财务费用 3 750 (第四季度的利息)
贷:银行存款 315 000
全部的账务处理完毕,我们可以看到,“短期借款”与“应付利息”这两个核心账户余额为零。
由此可见,只要牢牢抓住这两个W,账务处理过程清晰明了,不会出现
任何的混乱。在实训操作时,在什么时间?做什么事情?这两个W的重要性则更显突出。
五、 由此及彼,由点及面,让会计课堂更高效
通常选用的财务会计教材,章节顺序是按会计要素来确定,比如“应
收账款的核算”、“预付账款的核算”在资产章节,而“应付账款的核算”、“预收账款的核算”则在负债章节,《资产负债表》中相关项目如何填列则安排在财务报告一章。教学的顺序本应跟着教材走,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可以更为巧妙、灵活。
例如,在对《应收账款的核算》进行教学时,处理下面的经济业务:
广州南粤涂料有限公司向四川颜料有限公司销售产品一批,价款50 000元,增值税6 500元,以银行存款代垫运杂费1 000元。双方约定现金折扣按价款计算,条件为2/10,1/20,n/30。
广州南粤涂料有限公司账务处理如下:
1、销售实现并代垫运杂费时:
借:应收账款——四川颜料有限公司 57 5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50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6 500
银行存款 1 000
2、30天后,全额收回四川颜料有有限公司款项时:
借:银行存款 57 500
贷:应收账款——四川颜料有限公司 57 500
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以上应收账款的核算之后,可以进一步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切换角度:如果你是四川颜料有限公司的会计,又应该如何编制会计分录呢?趁热打铁,四川颜料有限公司的账务处理如下 :
1、购入材料物资时:
借:原材料 51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6 500
贷:应付账款——广州南粤涂料有限公司 57 500
2、30天后,向广州南粤涂料有限公司全额付款时:
借:应付账款——广州南粤涂料有限公司 57 500
贷:银行存款 57 500
如此,一笔经济业务的发生,对于销售方是应收账款,对于购买方则是应付账款,购销双方的核算同步进行。在学习《应收账款的核算》时一并学习了《应付账款的核算》,一举两得,既省时省力又事半功倍。
类似的授课安排还可以是,《预付账款的核算》和《预收账款的核算》,《应收票据的核算》及《应付票据的核算》、累计折旧及累计摊销等。
并且,在对往来款项的学习过程中,趁着学生对账务处理正是理解及熟悉,可以提前将《资产负债表》相关项目的填列先作学习。教学顺序适当而巧妙的改变,却是行云流水,一气呵成,这样的会计课堂是高效的。否则,等到财务报告章节时再来学习这些内容时,由于学生前期分录处理已经淡忘,又将耗费许多的时间来重温相关的内容,事倍而功半。
可见,由此及彼,由点及面,教材各章节的内容教学顺序可灵活安排,互相呼应,大大提高教学效率。此外,这样的会计课堂能够不断培养学生爱思考、勤动脑的习惯,提高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学习能力,既授之鱼,又授之以渔,两全其美。
综上所述,在会计专业教学中,教师多一点巧思妙想,能够更好地提升教学质量,这样的会计课堂会更高效,更受学生的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