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学生参加2009年广东省3+X高职高考考试后的反思
摘要:本文针对所教班级学生参加2009年广东省3+X高职高考数学考试后的情况,进行了反思,提出高职高考复习要避免题海战术,要进行系统复习,要注意解题技巧,记多几条常用的可记可不记的公式等几个粗浅看法,以求抛砖引玉,力求通过努力,指导学生获得更优成绩。
关键词:高职高考 数学 题海战术 反思
今年高职高考一结束,我的QQ就不停的闪动着,很多学生找我对数学试题的答案。当然我并不知道试题,学生们很快就通过回忆把整份题发给我了。
我也根据这份题与一个又一个学生进行交流,我希望通过交流知道学生的考试情况,也希望通过交流检查自己的教学情况。实质上在心里有一个更大的期盼。希望有满分的同学出现。
当我把那些我觉得有可能考满分的同学都问遍以后,我心情变得很低落,没戏了。因为最后一道数列考题的最后一步居然没有一个同学能完整的做出来。
我又问了一些平时学习挺认真,估计他们除了最后一道题外,其他题该能做出来的同学。我又气晕头了,试题中的倒数第二大题,计算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交点所构成的弦的弦长的部分,居然很多同学告诉我,答案算错了。
成绩终于出来了,最高分145分(145分为学校数学最高分),平均分112分,比平行班平均分高出8分,比学校平均分高40分。成绩还算理想,但是,却错失了考出状元的机会,按我们班学生的努力程度与09年试题的难度,如果我在教学上处理得好一点,估计状元是能出的,平均分也该能上120分。
我很伤心,因为成绩并不如考前所预料的理想,考前,我想我班内的学生与我都是那么的努力,该会取得好成绩,起码在数学上与其他班的同学拉出一段距离,而实质上,并没有达到目标。
成绩在表面上还算理想的,但实质上,离我心目中的要求还有一段距离。一个每次模拟考满分150分,总是只取得六七十分的学生,对我说:“老师,我想放弃了。学得很苦,学得很累,但就是学得很差。”我说:“不要放弃,加油就是了,老师不要求你做很深的题目,老师希望你在在考试中考到九十分,不让数学拉你的后腿就行了。”对他我也真算是事事关心,苦口婆心,又骂又哄,让他不要放弃数学的。结果,这学生在考试时,数学成绩是121分。天啊,这学生平时练习做的题我可是把难的部分都剔除了让他做的啊。
另外一个学生,很聪明,但是在职中的三年里,只有一个多月是认真读书的。这学生也是在我认真的谈过几次话后,决定开始恶补数学的。恶补的结果,130分。看着这成绩, 心里难受啊。我不是不替他高兴,我是替那些认认真真读了三年的同学伤心啊。因为,在这些同学中,好些同学也还没考到130分呢。总不能因为这同学的一点小聪明,把别的同学的三年努力都抹去吧。
到底什么地方出错了,为什么结果会是这样,为什么没有同学能考满分?为什么班内整体同学都很努力学习,最后没拉出很大的距离?为什么努力多年的同学,不及努力一个多月有点小聪明的同学?
我在思考,我也在懊恼。我总结失败的原因,虽然学生都让我不要自责,虽然那些本来厌学的学生一个一个的在Q内感谢我,我自己还是觉得有一条不可能原谅的过失。在这次这样的考题下,没能考满分,不能怪任何人,包括不能责怪学生不努力学习,只能怪自己。这一过失就是题海战术。
下面是我暂时总结出的经验,希望在以后辅导学生参加高职考试中更有成效。
一、避免题海战术,要进行系统复习。
我在中等职业技术任教多年,每年都辅导学生参加高职高考。作为应试的目的,我在教学中除参考大量考试复习用书外,也自编适合职校学生实际学习水平,突出重点难点的教材,让学生可以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因为前些年我辅导的学生都是晚上上课,所以没机会用题海战术,我只是力求通过我的引导与学生自己的努力学习完教材后,能考到100到135分这个区间的成绩。
而今年我辅导的学生是在高三期间全日制上高职高考复习课的,他们备考时间比晚上上课的学生要多出很多。我发现这一班学生中有好几个学生相当有潜质。让我觉得有机会在他们之中考出状元。
于是,我在第一阶段结束的时候,又通过对历届考题的深入研究,再借鉴普通高考的复习资料,整理出高职高考数学考试复习的几个专题内容,包括“函数的值域”、“解应用题”、“数列”、“三角函数”、“平面解析几何”、等,提供给那些希望高职考试数学成绩超过130分以上同学使用,也希望能培养出一个状元。
资料是整理得很好,就象平面解析几何部分内容,解决2009年考试的最后一道大题所用的方法,就是我整理出来的几种方法中的最后一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