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电安全》教学设计
课程 | 电工技能 | ||||
项目 | 用电安全 | ||||
授课教师 | 孙月敏 | 授课班级 | 中职一年级 | 授课类型 | 理实一体化 |
授课时间 |
| 授课地点 | 电工实训室 | 计划课时 | 4课时(240分钟) |
教学目标 | 专业能力: 1、知道用电安全电压 2、知道触电自救方法。 3、知道触电自救方法。 方法能力: 1、知道电路元器件的检测与选用方法。 2、懂得识读电路图方法。 3、懂得电路的安装工艺及安装方法。 4、能根据任务书要求科学分析、分解任务的能力,并形成方法。 5、能有计划的制定、组织、执行实施策略的能力,并形成方法。 6、懂得科学评价任务完成效果的方法。 社会能力: 1、建立自觉遵守电工安全操作规程的意识。 2、提高学生小组合作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 3、养成在规定的时间完成任务的习惯。 4、能结合应用,不断对任务修正、优化控制要求的能力。 5、安全、节约的职业操守。 | ||||
教材(任务)分析 | 电工技术是所有电类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也是三加证书电工专业和电工上岗证和维修电工中级证的必考课程。本课程以电气技术专业岗位的工作任务为主线, 重点:1、触电的原因 难点:自救的方法。 | ||||
学情分析 | 本项目是在学生已学习了《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学生基本掌握了三相交流电理论、懂得电工技能的工艺要求,能使用电工基本工具及电工仪表,能进行单一功能机床电路的安装与检修。但理论薄弱、技能操作还不熟练,还没形成较好的自我分析和评价能力。 | ||||
教法与 学法 | 教法:任务驱动法,直观教学 学法:探究、讨论、实践 注意点:本次任务是电工学习的每一课,重点培养学生的对电的初步认识及知道触电自救方法,理论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结合教材讲解(画出重点内容),不适宜太多太细,以免学生疲倦。利用PPT课件及实物进行理实一体化教学,边讲解边操作演示, | ||||
教学准备 | 模拟人,电教平台,多媒体课件 |
教学过程设计 | ||||
教学步骤 | 教学内容 | 教师 活动 | 学生 活动 | 时间 |
情境 设置 | 观看用电安全的视频提问当操作者触电时怎么办?
| 播放录像,创设情景 | 观看录像,激发求知欲 |
5分钟 |
提出问题 | 提问:1、什么是安全用电? 2、触电时如何急救? | 投影,并设问 | 学生 思考 | |
引出任务 | 人体是导体,当人体上加有电压时,就会有电流通过人体.当通过人体的电流很小时,人没有感知;当通过人体的电流稍大,人就会有“麻电”的感觉,当这电流达到8~10mA时,人就很难摆脱电压,形成了危险的触电事故,当这电流达到100mA时,在很短时间内就会使人窒息、心跳停止.所以当加在人体上的电压大到一定数值时,就发生触电事故. | 引出任务,板图,提问,布置学生查找信息,用任务去驱动学生思考、自主学习 | 学生带着任务看信息单,查找任务信息,思考任务,填写任务单(见学生任务单) | 10分钟 |
任务分析1 | 几种触电类型. | 1、视频演示触电类型重点是教师实际,边讲解边操作演示,
| 1、懂得触电类型
|
30分钟
|
任务实施1
| 通过视频让学生判断各种触电类型 | 1、教师分组进行演示、辅导,同时注意个别指导。 2、互动交流 | 学生自行判断触电类型 | 15分钟 |
任务分析2 | 口对口人工呼吸法 1、迅速将患者移至硬板或平地上仰卧,解开伤员上衣,暴露胸部,松开裤带。 2、开放气道。3、清除口腔、鼻腔异物。 3、吹气(快而深),成人每次入气体量约为500~1000ml,吹气持续1~1.5秒。 4、松鼻,分嘴,让伤员自动往外呼气。成年人吹气幅度是12~16次/分;儿童吹气18~24次/分,不捏紧鼻孔,让部分空气漏掉。反复进行,直到伤员苏醒为止。 胸外心脏挤压法 1、确定正确部位。 2、进行按压的正确姿势。两臂垂直于按压部位上方,肘关节要绷直不弯曲。 3、按压频率是100次/分,按压深度是——成人压陷深度4~5cm,5~13岁儿童2~3cm,且单手掌根压;婴幼儿1~2cm,且两手指按压。
| 1、教师示范触电急救的方法 | 学生观看教师示范 | 30分钟 |
任务实施2 | 通过观看视频展示操作和学生模拟操作 | 结合“学生工作页”的工作任务实施部分进行布置,并巡回指导,记录学生实训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
| 110分钟 |
完成任务单 | 《学习任务单》堂上能完成的就上交,没时间完成的课后完成并上交。 | 指导、答疑 | 完成任务单 | 10分钟 |
交流总结与评价 | 1、结合当时学生实训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评。 2、指出实训过程中学生有违纪律的现象,提出警告与纠正,并强调不能再犯。 3、指出一些8S管理的情况,特别是设备管理情况,提醒学生自觉遵守并养成良好的职业规范。 | 针对性总结,引导学生学业评价 | 交流、完成学业评价表,并上交 | 10分钟 |
教学反思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