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姆定律和安全用电教学设计
设计人:俞德云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会用欧姆定律的知识理解安全用电的道理。
2.了解安全用电的常识。
3.知道安全电压,理解安全电压为什么安全。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用欧姆定律对安全用电的分析和理解,培养学生初步的分析能力、概括能力和应用物理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2.通过了解安全用电,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初步形成讲安全、讲规则、讲科学的良好意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2.通过联系实际生活中安全用电的教育,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精神。
教学重点:用欧姆定律的知识理解安全用电的道理,掌握安全用电的常识;了解造成电路断路和短路的原因。
教学难点:掌握安全用电的常识,学会分析造成电路断路和短路原因,从而学会在日常生活中排查和避免电路断路和短路。
学习过程
一.安全用电知识回故:
问题1.对于人体来说,皮肤干燥的时候电阻_____,潮湿的时候电阻_____,如果带电体接触的是潮湿的皮肤,通过人体的电流会_____;湿的手与干的手比较,电阻值会_____,如果用湿手插(拔)插头、按开关等,极易使水流入插座和开关内,使人体和电流_____,造成危险。因此,千万不要用_____触摸用电器。
问题2 关于安全用电,下面几位同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日常生活中不要靠近电源
B.可以接触低压电源,不能接触高压电源
C.日常生活中不要接触电源
D.不接触低压电源,不靠近高压电源
问题3.在家庭电路中,电灯软线的绝缘皮被磨破后可能发生短路,如发生短路,则会( )
A.电压增大 B.电流减小 C.保险丝熔断 D.用电器烧坏
解析;
二.学生课堂训练,反馈巩固
1.有几位同学讨论关于安全用电的问题时,发表了以下几种见解,不正确的是
A.经验证明,不高于36 V的电压才是安全电压
B.下雨天,不能用手触摸电线杆的拉线
C.日常生活中,不要靠近高压输电线路
D.空气潮湿时,换灯泡时不用切断电源
2.导体中电流的大小跟加在这个导体两端的电压成_____。人体也是导体,电压越高,通过的电流越_____,大到一定程度就会有危险了。经验证明,只有______的电压才是安全的。
3.云层之间、云层和大地之间的电压可高达______,放电时的电流可达______,如果通过人体会立即致人_____,如果通过树木、建筑物,会使它们受到_____,为了防止雷电造成的危害,人们在高大建筑的顶端都装上针状的金属物,通过很粗的金属线与_____相连,可以防止雷电造成的危害
三.课堂练习
1.经验证明,对人体的安全电压是( )
A.一定等于36 V B.一定小于36 V
C.一定大于36 V D.等于或小于36 V
2.安装家庭电路时,下面的几种做法不正确的是( )
A.将各盏灯并联
B.将插座和电灯并联
C.将电灯的一端通过控制电灯的开关接到火线上,电灯的另一端接到零线上
D.螺丝口灯泡的金属螺旋接火线,尾部中心的金属块接零线
4.安全用电的原则是( )
A.不能靠近电压为任何值的电源
B.不能接触电压为任何值的电源
C.可以接触低压带电体,不要接触高压带电体
D.不能接触低压带电体,不要靠近高压带电体
5.不用湿手触摸用电器的原因是( )
A.湿手的电阻非常大 B.湿手的电阻比干手的电阻小
C.湿手触摸用电器易打滑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6.下列情况中可能会引起触电事故的是( )
A.用12 V的蓄电池做实验
B.碰到36 V电压的两根导线
C.见到有人触电,赶忙用手把触电人拉开
D.雷电天气时,站在高大树木下避雨
7.将一个灯座与一个开关串联后接入照明电路中,发现开关无论是闭合还是断开,灯座上的灯泡总是亮的。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
A.火线直接连入了灯座 B.开关内的导线接头松脱
C.开关内两根导线的接头相互接触 D.灯座内两根导线的接头相互接触
四、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