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工基础与技能》教学设计
课程 |
电工基础与技能 |
||||
项目 |
触电急救 |
||||
授课教师 |
伍瑞君 |
授课班级 |
中职一年级 |
授课类型 |
理实一体化 |
授课时间 |
2014.11.19 |
授课地点 |
电工基础室 |
计划课时 |
3课时(120分钟) |
教学目标 |
专业能力: (1)会叙述触电者的伤害程度。 (2)根据工作页的评价标准,通过操作来判断学生对“口对口人工呼吸法”和“胸外心脏挤压法”的操作要领掌握的程度。 方法能力: (2)会使用胸外心脏挤压法对触电者进行施救。 (3)培养学生具有较好的分析问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制定工作计划能力、动手操作能力。 (4)提高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 社会能力: (1)建立自觉遵守电工安全操作规程的意识。 (2)提高学生小组合作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 (3)感知电工的职业特征,培养电工的职业素养。 (4)培养“时间就是生命”的急救意识,具备在面对急危重症情况时能沉着应对、冷静思考的素质。 |
||||
教材(任务)分析 |
本次课是第一章“认识电工实训室与安全用电”第2节内容,是本教材的重点之一。使学生能够认识和处理触电急救的方法和重要性,确保自身和他人的人身安全,触电急救是电工必备的求生技能之一,是保证电工自身安全以及他人安全的必备方法之一,并能够让学生体会到生命的珍贵,使其更加热爱生命,珍惜生命,提高学生“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的道德素养。本节课的重点是口对口人工呼吸法和胸外心脏挤压法的基本操作方法,难点是胸外心脏挤压法的按压位置和按压动作的频率。课时是3节课。 重点:(1)会叙述触电者的伤害程度。 (2)根据工作页的评价标准,通过操作来判断学生对“口对口人工呼吸法”和“胸外心脏挤压法”的操作要领掌握的程度。 难点:(1)会使用口对口人工呼吸法对触电者进行施救。 (2)会使用胸外心脏挤压法对触电者进行施救。 |
||||
学情分析 |
教学对象是职中一年级的学生,对电工课程有点好奇心,物理基础薄弱,学生上课的专注力一般。在学习本节内容之前,通过我们的用电安全教育,学生对触电急救具有一定的了解,从珍惜生命、热爱生命的着点出发,学生对触电急救的内容应该具有较大的学习兴趣和一定的常识,但是在具体操作方法上有一定的欠缺。基于学生的这些情况,结合教材的内容,我们应该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多媒体和有关教具,使理论化的教材形象化、生动化、实践化,从而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
||||
教法与 学法 |
教法:任务驱动法 学法:探究、讨论、实践 注意点:教学过程采用“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理论讲授时可采用情境模拟教学法,根据原有知识创设情景、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回顾相关知识,启发学生积极思考、主动解决问题、探究新知识,从而实现学生自觉地、主动地、积极地学习。部分内容可采用讲授—演示法,即边讲解边示教,不仅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等。实训练习时,教师先做示范,然后学生分组进行小组模拟操作,最后随堂评价。 |
||||
教学准备 |
(1)心肺复苏模拟人(舒百康CPR300B):2个 (2)纸巾或纱布:50张 (3)医用酒精:1瓶 (4)多用插座:1个 (5)教案:1个 (6)教学课件:1个 (7)学生工作页:1张 (8)配备有电脑和投影机的实训室:1间
|
教学过程设计 |
||||
教学步骤 |
教学内容 |
教师 活动 |
学生 活动 |
时间 |
情境 设置 |
任务情境:2002年7月21日,在上海某建设实业发展中心承包的某学林苑4#房工地上,水电班班长朱某、副班长蔡某,安排普工朱某、郭某二人为一组到4#房东单元4~5层开凿电线管墙槽工作。下午1时上班后,朱、郭二人分别随身携带手提切割机、榔头、凿头、开关箱等作业工具继续作业。朱某往了4层,郭某往了5层。当郭某在东单元西套卫生间墙槽时,由于操纵不慎,切割机切破电线,使郭某触电。下午14时20分左右,木工陈某途经东单元西套卫生间,发现郭某躺倒在地坪上,不省人事。作为电工陈某,你如何将触电者迅速地摆脱电源?如果对触电者进行急救呢? |
1、提出任务。 2、引导学生分析任务。 3、对个别学生进行提问。 |
1、学生积极思考、讨论问题,并发表意见。 2、在工作页上记录讨论结果。 |
10分钟 |
提出问题 |
|
引导学生分析问题 |
学生积极思考、讨论问题,并发表意见。 |
5分钟 |
引出任务 |
|
引导学生分析问题 |
学生带着任务看信息单,查找任务信息,思考任务,填写任务单(见学生任务单) |
5分钟 |
任务分析
|
1、通过幻灯片播放,讲解“口对口人工呼吸法”操作要领。 2、教师演示口对口人工呼吸。 3、通过幻灯片播放,讲解“胸外心脏挤压法”操作要领。 4、教师演示胸外心脏挤压法。 |
1、配合幻灯片中的图片,讲解口对口人工呼吸的操作要点。 2、教师演示操作。 |
1、在工作页上记录老师讲解口对口人工呼吸的操作要点。 2、学生在旁边认真观摩教师示范动作。 |
20分钟
|
任务实施1
|
学生以2人为一组进行“触电急救”模拟操作。 (一)判断触电者的伤害程度 1、当发现有人触电时的应对措施 (1)轻拍触电者的肩部,并在其耳旁大声叫:“喂!你怎么啦?” (2)呼叫无反应时,掐伤员的人中穴。
(3)触电者有意识就立刻送医院救治,如果伤员没意识的话,那么立刻用空心拳叩击伤员心前区1~2次。 (4)同时大声呼救:“来人啊!救命啊!”如图1-3-4
2、判断有无呼吸。采用看、听、试的方法判断其有无呼吸。 (1)看——观察伤员胸、腹部有无呼吸起伏.如图1-3-5 (2)听——用耳部贴近伤员口、鼻处,听有无呼气声音。如图1-3-6 (3)试——用面部的感觉测试口、鼻部有无呼气的气流。如图1-3-7
3、判断有无脉搏。用食指和中指纸尖检查颈部的颈动脉(或腹股沟处的股动脉),看有无搏动。 4、判断瞳孔是否放大。处于死亡边缘或已经死亡的人,大脑细胞严重缺氧,大脑中枢失去对瞳孔调节作用,瞳孔会自行放大,对外界光线强弱不再作出反应。
(二)口对口人工呼吸法 1、迅速将患者移至硬板或平地上仰卧,解开伤员上衣,暴露胸部,松开裤带。 2、开放气道。一手置于前额使头部后仰,另一手的食指与中指置于下颌处,抬起下颌。
3、清除口腔、鼻腔异物。将触电伤员头部侧向一侧,迅速将口腔、鼻腔内异物用手指抠出。 4、捏鼻子,保持气道开放。用一只手的拇指和食指捏紧伤员鼻孔,另一只手的中指、食指推伤员下颌骨,保持气道开放。
5、吹气。施救者吸气后屏住,用自己的嘴巴包绕封住伤员的口吹气(快而深),使伤员胸部上抬,成人每次入气体量约为500~1000ml,吹气持续1~1.5秒。
6、松鼻,分嘴,让伤员自动往外呼气。一次吹气完毕,立刻与伤员口部脱离,放开鼻孔,让伤员自动往外呼气,观察伤员胸部的起伏情况。成年人吹气幅度是12~16次/分;儿童吹气18~24次/分,不捏紧鼻孔,让部分空气漏掉。反复进行,直到伤员苏醒为止。 (三)胸外心脏挤压法 1、确定胸外心脏按压的正确部位。如图1-3-15 (1)施救者一只手的食指紧挨着中指置于胸骨的下端,沿肋骨下沿上行切迹。 (2)将食指和中指两横指放在胸骨下切迹上方,食指上方的胸骨正中部就是按压位置。 (3)以一只手的掌根部紧挨着食指上方,掌根处就是正确胸外按压部位。将定位的一只手重叠在另一手背上,两手手指交叉扣住,使手指脱离胸腔。
2、进行按压的正确姿势。施救者跪在地面上,腰部稍弯曲,上身略向前倾,两臂垂直于按压部位上方,肘关节要绷直不弯曲。 3、进行按压。操作时利用自身重量,以垂直方向按压正确部位,有节奏地下压和放松,直到伤员苏醒为止。按压频率是100次/分,按压深度是——成人压陷深度4~5cm,5~13岁儿童2~3cm,且单手掌根压;婴幼儿1~2cm,且两手指按压。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挤压的比例是2:30,先做口对口人工呼吸2次,再做胸外心脏挤压30次。如图1-3-18
2、对操作过程进行评价,打分。 3、反馈存在的问题。
|
1、教师把学生分组
2、教师巡视指导和个别辅导,发现动作错误的学生要及时纠正
3、观察学生操作是否规范
4、个别指导在学习中中有困难的学生
5、指导学生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
6、根据具假人模型提示的数据指出学生操作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7、指导学生独立完成胸外心脏挤压的操作
8、根据假人模型的提示指导学生正确操作
对学生的操作进行评分,指出存在的问题 |
1、学生分组后按照操作流程进行模拟练习
2、在老师的指导下小组合作、模拟操作
3、练习怎么判断触电者的伤害程度
4、分组练习过程中,针对模拟练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提出问题
5、在老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人工呼吸的操作步骤
6、根据假人模型的提示调整操作的动作
7、在老师的指导下规范完成操作
8、根据假人模型的数据提示,及时调整按压的位置和力度
根据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做好记录 |
20分钟
20分钟
20分钟
|
完成任务单 |
《学习任务单》堂上能完成的就上交,没时间完成的课后完成并上交。 |
指导、答疑 |
完成任务单 |
10分钟 |
交流总结与评价 |
1、结合当时学生实训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评。 2、指出实训过程中学生有违纪律的现象,提出警告与纠正,并强调不能再犯。 3、指出一些8S管理的情况,特别是设备管理情况,提醒学生自觉遵守并养成良好的职业规范。 根据实训实际情况,小组讨论,填写下表,然后进行交流 |
针对性总结,引导学生学业评价 |
交流、完成学业评价表,并上交 |
10分钟 |
教学反思 |
在实操过程中,同学们的动手能力较强,探索能力较强,但基础知识薄弱,需要在学习这个项目之前进行课前复习和预习。
|
课后 |